《求是》雜志刊發郭董署名文章
編者按:2008年爆發國際金融危機以后,全球需求急劇下降,我國不少企業的產品出口也受到嚴重影響。但在同樣的國際環境下,一些企業卻逆勢上揚,形成“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的奇景。為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推動出口穩定增長,本刊擇發其中三家企業介紹經驗的文章,希望廣大讀者關注。
靠核心競爭力開拓市場
超大現代農業集團董事局主席 郭浩
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全球消費需求急劇萎縮,致使我國的出口貿易大幅下滑,但是我們超大集團的出口卻未降反升。從2008下半年以來,在出口目標市場中,除日本、韓國基本保持原有份額外,其他市場均呈增長態勢,尤其是歐盟地區同期增長21%左右。超大集團之所以能在逆境中擴市場、保份額,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以現代農業打造核心競爭力。
基地布局:最大限度開發蔬菜種質資源效益。蔬菜種植是一個深受氣候制約的產業。我們緊緊抓住這一產業特點,投巨資在全國布局蔬菜基地。從最南的海南到最北的吉林長春,從上海的金山到陜西的西安;從海拔15米到1456米……公司充分利用不同經緯度、高低海拔作物生長適應時節,調節蔬菜產出供應周期,使同一品種的蔬菜實現365天周年化供應。正是在不同季節能夠提供相同品種、質優價美的蔬菜,才使超大集團不僅保持了強勁的國際競爭力,而且還成為服務2008年北京奧運的重要供應商。為了讓世界各國的運動員和游客在中國吃到味道純正的“家鄉菜”,超大篩選、引進并成功試種了源于南美、非洲等地的西餐類菜品,包括地中海瑪時生菜在內的各種生菜、法國苦苣、羅馬西紅柿等。
質量安全:環環相扣的全程監控。為了保證蔬菜的品種優良、質量安全,我們率先引入國際最前沿的農產品溯源體系。按照這一體系的規則,從每批種子播種前消毒工序開始,苗期、定植、成熟、采收、加工等所有生長階段的所有農事都記錄在案。整個過程嚴格按照綠色有機耕作制度的要求操作,推行良好加工規范(GAP)和危害分析關鍵控制點(HACCP)質量管理體系,堅持做到“五個統一”,即統一使用精心選育的良種,統一使用生物有機肥,統一進行生態化的病蟲害綜合防治,由超大現代農業科技研究所的技術專家統一技術指導,產品進入市場前由質控中心統一檢測。這一嚴格的質量控制體系,使超大集團的產品成為“放心菜”。
市場開拓:打破傳統規則的現代營銷。美國或者日本的客戶可以坐在辦公室,看到我們的農產品的生長情況,這是超大集團的創造,也是我們能夠在國際競爭中占據優勢的原因。點擊網址,輸入專屬密碼,客戶在辦公室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訂單蔬菜的所有信息,這是超大為大客戶建立的專門網絡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客戶還可以隨時與超大交易中心聯系,追加訂單量。現在,超大基地70%的蔬菜在種植前就已被訂走,價格基本上也是超大說了算。從過去傳統的現場看貨論價到如今的下單定價,超大的現代營銷理念讓農作物生產者一躍成為市場的主體,徹底改變了生產者圍著銷售商團團轉的狀況。
蔬菜是生鮮產品,運輸一直是蔬菜銷售的薄弱環節。超大在“砍”去層層中間商后,不僅節省了生產成本,而且縮短了物流時間。但如何把運輸損耗降到最低呢?為此,我們成立了龐大的“全程冷鏈”物流車隊,引入全球定位系統第一時間整裝發貨,第一時間將新鮮的蔬菜送達客戶,從而把薄弱環節變成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科技創新:培育自主核心生產力。要使我們的產品能夠牢牢占領海內外市場,就必須不斷更新品種、提高質量。為此,我們建立了集科研、中試、培訓和產業孵化于一體的高科技創新工程園和國家人事部批準成立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主持和參與了“功能基因組和生物芯片”等4項國家級課題,“超大生物有機肥的研制與應用”等10多項國家和省級重點科研課題。目前,已有8個課題通過技術鑒定,居國內領先或先進水平。與此同時,還申報了13項專利技術。超大鼓勵創新,努力為人才創造才有所用的機制和環境。集團根據業務發展要求,建立了以“項目”為主體的研發模式和管理機制,以“項目”應用評定效益,以效益大小評定獎金。我們在充分發揮自有人才作用的同時,還充分利用國內外眾多科研機構的資源優勢,搭建研發平臺。與中國農業大學合作建立的“超大作物科學研究中心”進行豆白金、玉黃金生長劑的開發,與沈陽農業大學合作開展菜心三系育種研究,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正是這些科研成果的運用,使超大集團在世界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獲得了又好又快發展。